编辑邮箱:1527511756@qq.com
当前位置: 港澳台热线>> 文化>>正文内容

追溯悠远记忆 赓续文化基因

2023年05月07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7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的林村深深积淀着客家文化,成为客家人聚居的传统村落之一。

“很多人以为林村是一个村,其实它是一个由26个村组成的乡。”林禄荣曾是林村一所公立学校的校长,被乡友们亲切地称为“林校长”。生长于兹的他在海外学成后回到香港,投身于林村的文化传承事业,默默耕耘数十年。

寻根:

追溯“客”从何处来

林村乡内几乎每个村都有一座属于本村的宗祠,延续着客家人慎终追远、敬祖穆宗的文化观念。

想了解林村,就要走进这里宗族文化的源头。在位于坑下莆村的林氏宗祠,祠堂前的对联用苍遒朴拙的鎏金字体镌刻着“源远流长来福建,根深叶茂壮林村”。

“这道出了我们的祖先来自福建。”林禄荣指着对联上方的横额说,“‘贡生世泽’是希望子孙代代都能有功名,立于两旁的桂花树寓意‘折桂’,这都寄托了祖先对后代的期许。”

“在林村的26个村子里,坑下莆村、较寮下村、南华莆村原先同属一个村。”林禄荣说,三村林氏同出一根。

客家人是中国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流动的亲历者,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林禄荣说:“我们一直只知道祖先来自福建,但没有考究源头到底在哪里。直到有一次,我带领学界排球队去福建参赛,便借机找到当地政府,根据林氏宗祠族谱记载拜托他们协助我们寻根。”

林禄荣说,2007年坑下莆建村400周年时,他得到了从福建传来的音讯。当地政府按族谱所示的古地名找到了以前漳州平和县政府所在地和林氏宗祠遗址。

于是,坑下莆、较寮下、南华莆三村联合数十位乡友组团踏上了前往福建的“寻根”之旅。

“我们一行人从香港出发,到广州之后飞厦门,再前往漳州平和县,最终到达汕尾海丰县。”林禄荣形容这次“寻根”之旅是重走祖先的迁徙路线,也有不少随行家庭带着小孩,让后辈体验前人迁徙的艰辛和毅力。

南华莆村民代表郑伦光说,循着“回家”的路,追溯自己的根源,不能忘记我们的“根”在祖国内地,与之有着阻隔不断的血脉联系。

“到达漳州平和县之后也印证了‘我们原本就是客家村’的说法。”林禄荣说,当地人大都会讲客家话,祭祀时用的客家茶果也十分相似。

修志:

赓续客家传统文化

“中国人重视承先启后。”林村乡公所名誉会长林道明说,客家人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包括饮食、建筑、语言等,都具有保留价值。

然而,“有一年中秋节举办文娱活动,我即兴讲了几句客家话,让观众猜是什么意思,但很少有人能听懂”。受此事触动,林禄荣开始忧心于林村的传统文化传承。

香港有超过200万客家人,会讲客家话的却不多。客家话作为林村传统客家文化的标志之一,也在逐渐消逝。

“保育客家文化是非常困难的工作,尤其是客家话的传承。”林禄荣说,“会讲客家话的人越来越少。以坑下莆村为例,虽然是客家村,但会讲客家话的基本都是50岁以上的人。”

要如何在岁月变迁中为传统文化存留一方天地?林禄荣选择用文字记录林村文化发展的雪泥鸿爪。“编写一部《林村志》是我酝酿许久的想法,因为林村的传统文化正面临失传的危机。”林禄荣说,“书中内容涉及林村的很多方面,包括饮食、语言、历史、习俗等。”

“听说我要编写《林村志》,一些从林村走出去的乡友反应热烈,纷纷提供很大的物力、人力支持。”林禄荣考虑到这些乡友身居海外,便打算将《林村志》制成中、英对照的版本。

英文编译是他在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林禄荣思忖许久,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译者人选——儿子林其乐。林其乐受父亲鼓舞,欣然接下重任,他认为这好似一种传承与接力。父子二人自2015年开始编撰,从最初萌生构思到最后完成所有的编写、翻译、制作,耗时两年。

林村乡每十年举办一次太平清醮,林禄荣决定那时更新再版《林村志》。“到时乡内男女老幼齐聚一堂,甚至海外乡友也会回来团聚。”林禄荣说,“希望他们的后代能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根源,并将林村的传统文化代代赓续。”

(据新华社香港电)

相关推荐
追溯悠远记忆 赓续文化基因

客家人是中国历史上多次人口迁徙流动的亲历者,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林禄荣说:“我们一直只知道祖先来自福建,但没有考究源头到底在哪里。直到有一次,我带领学界排球队去福建参赛,便借机找...[详细]

“博物馆高峰论坛2023”在港圆满落幕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介绍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底,中国的博物馆数量超过6000座,馆藏文物达5800余万件。博物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的...[详细]

京腔粤韵唱响大湾区

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国家京剧院联合主办的“京腔粤韵 唱响湾区”文艺演出活动,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红线女大剧院举办。演出当晚,京剧、粤剧、昆曲、婺剧、秦腔五大...[详细]

返回顶部